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古诗全文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参考资料: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百度百科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百度汉语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注释】
①尧祠:在充州东南七里。明府:县令别称。唐时充州治瑕丘,窦薄华当为瑕丘县令。
②犁眉(gua):马黄而黑嗦者。犁,通“黛",黑。③角巾:头巾之有角者,隐者所戴。微服:平民的服装。
④石门:在充州东泗水边金口坝附近,坝两边有巨石若门,有沟漕,挡水若潭。
⑤“深沉”句:以深潭、蛟龙喻东鲁有贤能之士。
⑥绿珠:晋石崇宠妓名,美而艳。孙秀欲求之,崇不与,秀乃劝赵王伦诛崇,并矫诏夺之。武士抵门,崇正宴于楼上,绿珠投楼而死。
事见《晋书·石崇传》。洛阳昭仪寺有池,原为石崇家池,即绿珠潭。池南有楼,即绿珠楼。石崇为西晋首富,豪奢逾帝王。以上四句以石崇、绿珠为喻,谓人生富贵荣华俱不足恃。
⑦周阁:即西风。《史记律书》:“阖风,居西方。”
③骚人:谓屈原。屈原《九歌·湘夫人》:“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九鼎:史载禹曾铸九鼎,以象征九州。后以九鼎喻国家政权。
@魏武:即曹操。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建于邺下,高十丈,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据陆机《吊魏武帝文》,操死前遗令其婕好妓人,皆居铜雀台上。于台堂上施八尺床帐,朝暮备肉饭之类,每月十五,即向帐作妓乐。又令其妻妾时时登铜雀台,观其西陵墓田。
宵向分:夜将半时。
皋系,亦作皋陶,时被任命为狱官之长,肃法纪。:扫帚。
句谓朝廷应以皋骡一类人执法,扫除奸佞,平靖天下。
高阳小饮:指汉人丽食其。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参见《梁甫吟》诗注。琐琐:狠小不足道。
山公:指晋人山简,好饮。详见《襄阳歌》诗注。
竹林七子:即晋人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中酣饮,时号“竹林七贤”。赊(she):远。句谓竹林七贤虽好饮,然距至道遥远。
兰亭雄笔:指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帖。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暮春,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二人修被楔之礼于山阴兰亭,亲为作序并书之。书法道媚劲健,绝代更无,为世所重。
瀛洲:海上三仙山之一。金阙:仙山宫阙。据说仙山俱以黄金白银为宫阙。
蓝田、太白:俱长安附近山名。蓝田,在长安东。太白,在长安西南。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题解】
此诗于送人入京之际,因尧祠而寄感慨。诗中“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酮尧尧可闻”数句,俱以尧喻玄宗,欲其举贤明法,去奸佞,远小人;复感慨其闭目塞听,不纳忠言。未数句灰心国事,放言自夸,亦言将有越中之游,诗宜作于天宝五载(746)。此诗写来有弛有张,得心应手,绝无法度而法度自在其中。《唐宋诗醇》评云:“起灭在手,变化从心,初易尝沾沾于矩,而意之所到,无不应节合拍。歌行至此,岂非神品?"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翻译译文
我清晨乘着犁眉黄身马,举鞭无力。
强撑着病体,角巾便服地来到尧庙。
只见柳丝垂地绿荫遮天,石门喷迸的流水在此汇成金沙潭。
这里山青水秀,我的老朋友果然为我们选择了一处绝妙佳景。
庙中不断地有人来击鼓求福,其实尧本无心受人祭拜,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庙前又有双跪石人,如花的美女整日在表演歌舞。
权贵们的豪华车马往来不绝,惊动着林木山石发出轰鸣。
远望潭中,长烟与碧波交织,时明时灭;白鸥群翔,如同纷纷扬扬的飞雪。
红泥亭子赤色栏杆,置于碧流青水之间口。
这潭水深过百丈能通彻海底,说不定其中会有蛟龙盘踞。
置身于此,让人不禁想起音日的绿珠潭,那潭水似乎是一下子都流入了东海,至今遗址无存。
那粉面红妆的绿珠又到哪里去了呢?当年绿珠楼下的满园鲜花,也一枝难寻。
昨夜秋风已经自西吹来,洞庭波起树叶纷落。
当此之时,携同三五少年,登高远望,定会心旷神怡。
如果曹操生前不是苦苦地争夺天下,怎么会有妻妾们空向铜雀台歌舞的悲哀呢?
我现在倚窗长歌一曲《白云谣》,您要随着歌声挥手相应。
当此清风朗月之时,更当人仙共醉,举杯遥劝,仙人自当不辞。
酒酣情浓已近夜半,更应举杯祭尧帝,然而尧安有知?
尧倘有知,则应命令皋陶手执扫帚,廓清宇内,扫清遮掩青天的浮云。
今日的盛会,更为空前。古代山简昼筑高阳池,那只算琐琐小饮,其酩酊醉态怎能与我相比?
竹林七贤的聚会远不如我们,《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
金沙潭水的清澈胜过太湖,但水边只剩下憔悴的荷花。
此次相别,您归西秦,我即将奔赴东越,向瀛洲搜寻仙人之迹。
将来蓝田、太白若是你我相会之处,请您先为我把石上的月光擦拭得更加光洁。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鉴赏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东游梁宋,继而还归东鲁,这首诗就是在东鲁写的,时间约在天宝五载(746)秋。当时李白久病初愈。有故人县令窦薄华将返长安,于是他遂与三五少年,同游鲁郡(今山东兖州)南郊的尧祠,既登临以览胜,又为窦送行。全诗因尧祠以寄慨,借送行以发泄悒郁不平。其心绪错综纠结,感情奔泻直下而想象变幻无端。可以说,在跳跃的、似不相关的意象骤然组合中表现奔泻直下的感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
诗一开始,便泄露出诗人的满怀悒郁。在明净秋日的早晨,诗人“强扶愁疾”,策马而行犹似力不能胜。久病初起,体力不支固是一原因,但“强扶”者,与其说是初愈之病躯,不如说是悒郁之愁怀。何以为愁,诗中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已透出消息:故人将要西归长安,勾起了他对长安生活的回忆:在那里,自己曾经受到隆重礼遇,又被排挤而不得不离开;有过不世功业唾手可得的幻想,又经受过幻想破灭的失望与愤慨。“角巾微服”一句,含有甚深的今昔之慨。当时是“幸陪鸾驾出帝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如今是愁疾之身,微服角巾。在今昔殊异的感慨中有着悒郁不平。接写尧祠所见。长杨蔽掩,青山碧水。这一片秋日美景中,有石门山上的飞瀑喷射,有历乱的白鸥展翼,开阔明净中给人一种流动感。景是美景,足堪陶醉,故言“笑夸”。但是这并非纯为宁静自然的美,它笼罩在一片不相称的嘈杂中:来祭祀的人车马雷鸣,夹杂着鼓乐喧嚣,于是诗人又有“尧本无心尔何苦”的慨叹。尧是圣王,原本无心要人祭祀,人们何苦喧喧嚷嚷地来祭祀他呢?慨叹之中,隐含有对皇帝周围的谀臣的讥讽影射和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愤慨。仿佛一条隐约的感情的线,与诗一开头流露的悒郁情怀联系着。它是那样隐约,几乎全被尧祠所见的情状掩盖了。但正是这样一根隐约的感情的线,衔接着下面的另一番慨叹:“红泥亭子赤栏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盘?”尧祠前面的红色亭子,尧祠下面的流水,怎么能引起蛟龙盘伏的联想?
蛟龙盘伏的联想又怎样与“尧本无心尔何苦”衔接呢?衔接就在这里:谀臣在朝而贤人在野。谀佞之臣既遮蔽皇帝视听,贤人在野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由于有对在朝者的不满与在野的不平,这才有下面完全离开尧祠特色的个人情怀的抒发与议论。
诗人的思路从尧祠跳跃到对于历史与人生哲理的思索。时光流逝,名姝的青春、骚人的才华、帝王的煊赫、一时的权势,都随着岁月消逝了。想象从尧祠超越过漫长的时间与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日绿珠的绝代容颜,如今已光彩沉埋;当日与绝代容颜相映照的满园繁花,也已经了无踪影,唯有潭水东流,与岁月同其匆匆而已。石崇爱妾绿珠,美艳绝世,且善吹笛。权臣孙秀使人求之,崇不许,秀竟劝赵王伦诛崇。崇临被收,绿珠自堕楼死。对于绝代名姝光彩沉埋的感慨,其中或许还隐含着对于一切美好生命无法永存的叹息与思索。然后,想象又回到现实中来,昨夜秋风,引来了今日的登高望远。秋风乍起,岁复将暮。人生匆匆,功业未就而被逐,于是又想起忠而见疑,泽畔行吟的屈原来。从尧祠到绿珠,从绿珠到屈原,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都是极大的跳跃,意象的组合完全出人意外。但是还不止此。从屈原又跳跃到魏武帝和铜雀台。曹操既然是那样的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何以也有生的眷恋与死的悲哀,还幻想死后享受生前的尊荣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一切终将过去,不论是绝代容颜,骚人才华,还是帝王权势与奢靡生活,都将在岁月流逝中成为陈迹,生前事既不必执著于利害得失,身后事也不必悲叹挂怀。感情抒发至此,于是又有下面奔放情怀的发抒。
人世唯须纵酒。面对山光水色,歌《白云》而举杯,在举杯中飘然欲仙,长风入怀,于是产生劝酒仙人的幻觉。但是现实到底是难以摆脱的存在,飘然欲仙只是一时的慰藉,愤慨不平究竟郁积胸中,对于朝政黑暗,权奸当道,时刻未能忘怀,这才有举杯酹尧,令皋繇拥彗横八极以扫浮云的祝愿。他依然对唐玄宗抱有幻想,希望他能任用贤臣,摒斥小人。不过,思绪在现实中只是稍一停留,很快又进入了超脱的境界,在那超脱的境界里,他依然保有他自己的天真达观,保有他的豪放情怀。一些令后代向往的风流人物,又一一在他想象中出现了。他仿佛进入了他们的行列,而昂扬气概更在他们之上,因豪饮傲世传名的山简与竹林七贤、风骨清举的一代书圣王羲之、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范蠡,在他面前都相对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更大的气概与才华,有更多的潇洒和自由,他依然傲视万物,昂扬气概并未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从尧祠送别引发的这一系列情思,在诗中以他特有的爆发式感情表达方式,行云流水般地表现了出来,诗至此本该结束了。但是出人意外,他又与故人临别相期:“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这个突然的从傲视万物到隐居的转折,实际上是精神的升华,傲视万物的襟抱既不容于当世,则唯有与山林为伍,庶几可以保持高洁的情操。这样一个结尾,是保存有巨大抱负与自信心的,是因不容于当世而进入超脱境界的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说,是消极思想的表现。
这首诗,诗人的想象驰骋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相互之间的衔接,常让人感到突然。但从联结意象的感情脉络看,中间却并无滞碍。诗中没有晦涩的象征,没有朦胧的隐喻,一切都是李白式的。激愤的情感奔泻而出,但意象确又是跳跃的,中间有巨大跨度。这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只不过是他瞬息万变的想象的如实表现而已。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李白四十六岁,离所谓的“赐金放还”已两年,居东鲁(今山东一带)。当时李白有故人县令窦薄华将返长安,于是他与三五少年,同游鲁郡(今山东兖州)南郊的尧祠,既登临以览胜,又为友人送行。此诗题下原注:“时久病初起作。”据此可知,李白离开长安后曾经大病了一场,或许与在长安受打击有关。
关于《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的人物与地名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于天宝五载(746)。题下注:“时久病初起作。”时当秋天。此诗因尧祠以寄慨,借送行以发泄悒郁不平之气。先写诗人病起策马至尧祠,接着描写在尧祠所见的景象,再转写对历史与人生哲理的思索,最后写与故人临别相期。全诗跳跃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情感奔泻直下,夸张奇特,想象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又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尧祠,在县东南七里,洙水之西。窦薄华,时任县令,事迹未详。明府,唐时对县令的尊称。此诗于送窦薄华入京之际,缘尧祠而寄寓感慨。先写送别时的尧祠环境。次写人生无常,风流人物一去不复还,以达观自慰。末写与窦薄华在尧祠相别时情景,相约将来在蓝田、太白隐居。通篇以尧喻玄宗,痛其亲小人、远忠臣,闭目塞听、不纳忠谏,欲其举贤明法,以期“直上青天扫浮云”。《唐宋诗醇》评云:“起灭在手,变化从心,初曷尝沾沾于矩矱,而意之所到,无不应节合拍。歌行至此,岂非神品?”
诗中人物与地名:
鲁郡:唐天宝、至德时改兖州为鲁郡,治所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李白有《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鲁郡叶和尚赞》。
尧祠:据《元和郡县志》卷一○,尧祠在兖州瑕丘县南七里洙水之右,即今山东兖州县东南。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另有《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窦公:名不详。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诗云:“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似接李六为任城县令者。诗约作于天宝四载(745)。或谓此人即《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中之“窦薄华”。
窦薄华:鲁郡某县县令,事迹不详。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作于天宝五载(746)。或谓此人即《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诗中“窦公敞华筵”的“窦公”,则窦薄华当是接李六为任城县令者。
太白:即太白山,在今陕西太白县东,又名太乙山、太一山。李白《古风》有“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蜀道难》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登太白峰》有“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五湖:①先秦史籍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后人说法不一:一说即太湖及其东岸游湖、莫湖、胥湖、贡湖;一说即胥湖、太湖、蠡湖、洮湖、滆湖;一说即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一说即太湖东岸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菱湖。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看来,五湖最初当指太湖,以后又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湖泊。李白《悲歌行》有“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永王东巡歌》(其七)有“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赠韦秘书子春》有“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书情赠蔡舍人雄》有“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留别王司马嵩》有“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郢门秋怀》有“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越中秋怀》有“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云:“浮五湖”。《宣城吴录事画赞》云:“澹澹兮申五湖之澄明”。《大鹏赋》云:“杯观五湖”。②泛指湖泊。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石门:①《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庐山记》云:“西南有石门,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即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南,因铁船、天池二山对峙如门,故名。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有“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②石门山,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李白《鲁郡东石门别杜二甫》有“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③石门山,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即谢公石门。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有“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④在当涂县东的石门山。《下途归石门旧居》有“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⑤石门山,在今湖北安陆县西。李白《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有“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⑥石门,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李白《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赠》有“既过石门隐,还唱石潭歌”。⑦石门山,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又名西唐山。汉高凤隐居于此。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赠之》有“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另有《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⑧不详。乃隐居之地。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有“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东海:①先秦古籍中的“东海”相当今之黄海。秦汉以后,始以今黄海、东海同为东海。李白《古风》(抱玉入楚关)有“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王昭君》(其一)有“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来日大难》有“思填东海,强衔一木”。《猛虎行》有“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见情相亲”。《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赠薛校书》有“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赠裴十四》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崔侍御》有“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有“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有“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有》“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有“太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感兴》(其七)有“东海有碧水,西山多白云。”《金门答苏秀才》有“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赠嵩山焦炼师序》云:“或传其入东海。”②指汉郡名,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唐海州,天宝元年改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有“不散东海金,何争西辉匿。”《东海有勇妇》有“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东越:泛指今浙江绍兴市及其周围地区。春秋时地属越国。李白《赠僧行融》有“待我适东越,携手上白楼”。《送崔十二游天竺寺》有“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杭州送裴大择时赴庐州长史》有“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有“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晋王羲之等于永和九年春集此修禊。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作夸。”《酬张司马赠墨》有“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西京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灞陵行送别》有“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另有《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西秦:泛指今陕西一带。李白《凤凰曲》有“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横江词六首》(其三)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有“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有“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清江几超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有“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感遇》(其二)有“玉剑谁家子,西秦豪侠儿”。《自代内赠》有“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竹林:在今河南辉县西南。西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游隐之处,号称“竹林七贤”。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有“复如竹林下,而陪芳宴初”。《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有“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饯校书叔云》有“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有“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一)有“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金阙: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时代指朝廷。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有“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赠韦秘书子春》有“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草创大还赠柳官迪》有“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金门答苏秀才》有“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江南春还》有“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洞庭:洞庭湖,又名云梦泽,在今湖南。李白《远别离》有“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临江王节士歌》有“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有“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叶骚人哀”。《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有“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其二)有“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有“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有“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有“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其二)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其四)有“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其五)有“帝子潇湘去不返,空余秋草洞庭间”。《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有“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有“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有“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郢门秋怀》有“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书情赠蔡舍人雄》有“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有“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送郗昂谪巴中》有“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另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秋登巴陵望洞庭》。
高阳:①古邑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时属陈留县,汉郦食其即其地人。李白《梁甫吟》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②高阳池。《晋书》载,西晋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游习家池,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有“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铜崔台:又作“铜爵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台。”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隅,与金虎、冰井合称三台,现残败。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崔台。”
绿珠楼:指西晋石崇洛阳家中为爱妾绿珠所造之楼。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绿珠潭:指西晋石崇在洛阳家中之池潭,池南有绿珠楼。绿珠,是石崇爱妾名。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蓝田:山名,又名玉山、覆车山,在今陕西蓝田县东。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瀛洲:①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菜、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赠瑕丘王少府》有“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②专指皇宫池苑中洲渚。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八)有“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金陵三首》(其二)有“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有“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