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首页 > 李白古诗 > 七言律诗 > 时间:2019-01-14 20:00 作者: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古诗全文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参考资料: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百度百科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百度汉语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译文注释

译文:

贺老你不恋高位,辞别荣禄多次,今天终于遂你心愿,又是一布衣了。

你喜欢长生仙道,息灭心机。 修炼长生仙道的真诀自从茅氏处得道了,虽然皇上恩波浩淼,怎能阻碍你从洞庭湖归故乡呢?

你向往的瑶台,云雾缭绕,星辰满天,仙峤浮在太空,仙岛微茫,等你骑鹤驾到。

我可以不可以问问:你这只打算栖息在琼树上的仙鹤,何年何时又飞回帝城,与我们再喝几杯?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注释:

四明: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天台支脉,南北走向,为曹娥江、甬江分水岭,主峰在嵊县东北,山有石窗,四面玲珑,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名。

洞庭:洞庭湖,又名云梦泽,在今湖南。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有“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李白集中有七律《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七绝送贺宾客归越》各一首,王琦《李太白年谱》天宝三年条云: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送贺宾客归越》诗。《旧唐书》:天宝二年十二月乙酉,太子宾客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三载五月庚子,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上,赋诗赠之。太白二诗,一乃应制,一私自送行而作者也。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此诗王琦以为天宝三载(744)正月作,时贺知章求还越州,玄宗命百官祖饯于长乐坡,御制诗送之,此诗即白应制之作。但白诗为七律,而《会稽掇英总集》卷二《送贺监归乡诗集》所收玄宗原诗及李适之等朝官三十一人应制诗均为五言诗。该集尚收有姚鹄、王铎、严都等七律五首,姚、王、严均晚唐人,姚、严二诗与此诗同以衣、机、归、微、飞为韵。

《全唐诗》卷五五三收姚鹄诗,题为《送贺知章入道》,注云一本题上有“拟”字,知诸人诗为拟题限韵之作。此诗当晚唐与姚鹄等同时人作,非李白诗,混入李集。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陶敏《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为伪作》。

诗中地名:

四明: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天台支脉,南北走向,为曹娥江、甬江分水岭,主峰在嵊县东北,山有石窗,四面玲珑,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名。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天台晓望》有“天台连四明,华顶高百越”。《早望海霞边》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对酒忆贺监》有“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另有《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洞庭:洞庭湖,又名云梦泽,在今湖南。李白《远别离》有“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临江王节士歌》有“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有“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有“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有“昨夜声阊阖来,洞庭木叶骚人哀”。《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有“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其二)有“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有“洞庭破月,纵酒开愁容”。《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有“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有“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其二)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其四)有“洞庭湖西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其五)有“帝子潇湘去不返,空余秋草洞庭间”。《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有“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有“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有“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郢门秋怀》有“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书情赠蔡舍人雄》有“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有“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送郗昂谪巴中》有“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另有《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秋登巴陵望洞庭》。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送贺监归四明应制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shiwen/494.html

上一篇:江上赠窦长史 下一篇:题东溪公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