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准南友人【注释】
①红颜:指青春年少。旧国:故乡,此当指安陆。
②青岁:指时令,即春季。
③金门:即金马门。汉武帝时使学士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④《楚辞》淮南王《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此以桂树喻佳士,即淮南友人。
寄准南友人【题解】
开元二十六至二十七年(738-739),李白有一次大漫游。离开安陆后,大致路线是:经南阳、陈州、宋城等地,复南折至淮阴、楚州、扬州、杭州等地,溯江西上,到荆州、岳州,返于安陆。此诗是二十七年春暮抵扬州时寄人之作。开元十四年白初游扬州,故此诗云“复作淮南客"。
《寄淮南友人》 翻译译文
全诗翻译:
都市里的那个红颜知己为我而悲伤,我正青春年少,游谒四海,栖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门的诏书,空持宝剑海内周游。
海上的乌云迷失了驿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乡的高楼。
如今又来淮南作客,因为遇到幽静高洁的桂树而滞留。
字词注释:
①红颜:年轻人红润的脸色。杜甫诗:“红颜白面花映肉。”
②春岁:指天宝七年春,与白毫子游历八公山。
③金门诏:金门,汉宫门。这里指代朝廷。金门诏,即皇帝诏书。
《寄淮南友人》 赏析
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视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
李白在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的日子,却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他对友人说,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饱览了八公山胜景仙迹,对满山桂花飘香尤为叹赏,因以盘桓日久而忘归。
在这首诗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红颜怨归国,春岁歇芳洲”,是个倒装句,说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归来后,自己才感到一种失落与隐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门诏,空持宝剑游”。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虽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历,却并未断绝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态:他热烈地追求自由与超脱,同时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
他仿佛对友人说,我又开始云游天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即为这次游踪的记录与传照,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整齐美观,音律和谐。诗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乐事上来,一个“忽”字,很传神地反映了诗人行踪飘零的羁旅生涯。一个因字,表现诗人本放浪不羁,却因八公山中生机勃发的满眼桂树而难以自已的浪漫情怀。
《寄淮南友人》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地名
古诗提要:
《寄淮南友人》诗当作于一入长安后的开元二十二年前后。作者李白,为作者八公山中寻仙不遇,但在淮南盘游所作。
诗题中的“淮南”似指安陆。诗的前四句写一入长安的遭遇,末两句写将归淮南隐居的打算。从“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语意看,寄诗地点似在江夏。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国、重新开始书剑飘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
诗中人物地名:
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代指朝廷。李白《玉壶吟》有“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走笔赠独孤附马》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金门答苏秀才》有“我留在金门,不去卧丹壑”。《寄淮南友人》有“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有“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赠崔秋浦》(其三)有“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另有《还山留别金门知己》、《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淮南:唐开元十五道之一,辖境相当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海,西至湖北应山、汉阳一带。其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李白《少年行》有“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有“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有“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寄淮南友人》有“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另有《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寄淮南友人》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寄淮南友人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寄淮南友人》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寄淮南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