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 古诗全文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参考资料:行路难三首-百度百科 、 行路难三首-百度汉语
《行路难三首》翻译译文
【行路难·其一翻译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行路难·其二翻译译文】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行路难·其三翻译译文】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行路难三首》赏析
【行路难三首鉴赏】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描绘了一个豪华盛大的饯行宴饮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表达了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距离,尽管诗人内心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其一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行路难·其二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行路难·其三 赏析】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行路难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行路难三首》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行路难三首(其一) 乐府旧题。此诗似是李白开元十八、九年(730、731)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作。诗中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之苦闷,同时又有积极乐观信念,感情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开合腾挪,奇气沛然。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诗人对前程之憧憬,风格豪迈飘逸,为体现“盛唐气象”之名句。《唐宋诗醇》卷二云:“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
行路难三首(其二) 乐府旧题。明人朱谏《李诗辨疑》曾以“辞气粗浅,又多俗句”,疑非李白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则称“朱氏妄说,殊不可信。”詹说是。此诗作年有歧说。《唐宋诗醇》云:“„„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按此诗亦为初入长安时作。„„前人以为天宝三载赐金还山时作,误。刚离翰林供奉,决不至‘曳裾王门’作客,‘弹剑作歌’向人乞怜,不可能与‘社中儿’有瓜葛。”郁说为是。此诗突现了诗人的落魄和遭忌。起句突兀,第二句点明诗旨,两句跳跃性极大,造成强烈对照。足见其失望之大,悲痛之深。接下连用四典,列举冯驩、邹阳、韩信、贾谊的不得志,借以突现自己在长安的被讥受谗的不合理遭遇;又列举郭隗、邹衍、剧辛、乐毅虽受知于昭王而得志一时,终难免遭到分奔离散的悲惨下场。结束“行路难,归去来”,说明诗人清醒认识了“野无遗贤”是个闹剧,以见其行路之难,于是只有带着愤懑不平的情绪离开长安。此诗用典虽多,但不觉其繁,全在于能丝丝入扣地关合诗人心境,故读来只觉古今之情,溶化一片,真所谓使事如己出,善于借古以抒怀。
行路难三首(其三) 原题下注“古兴”二字。即一题作《古兴》。此诗作年未详。朱谏《李诗辨疑》云:“朱子(熹)尝谓东坡写此诗,中间节去八句,则以前四句与后四句合为一首,盖是之也。以今观之,似为简当,而意义又相续,中间八句,诚为堆叠,有犯诗家点鬼薄之病,宜节而去之也。”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按中间八句,《文苑英华》已有之,则其来源有自,决非宋人妄增。东坡所写,不知何所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又《行路难》云:‘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明月。’则意在进为也。”诗起笔对许由和伯夷叔齐的弃世归隐表示非议,表明诗人仍难忘怀现实,可是接下列举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等人的才高未能善终的悲惨结局,表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戒惧,总结出“功成身退”的从政道路。诗的结末对张翰的及时隐退、旷达自适,表示了由衷的向慕。此诗用典非以古人自比,而是借评论古人以表自己心曲,深刻地表现了内心的矛盾。这些用典还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具有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
诗中涉及的地名:
上蔡:秦县名,在今河南上蔡县西。李白《行路难》(其三)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留别王司马嵩》有“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太行:指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太形山。绵亘于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界。李白《北上行》有“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行路难》(其一)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有“壮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有“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拟古》(其七)有“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空城雀》有“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长安:①即今陕西西安市。隋、唐定都于此。李白《行路难》(其二)有“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长相思》有“长相思,在长安”。《阳春歌》有“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子夜吴歌》(其三)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永王东巡歌》(其十一)有“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四)有“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其十)有“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有“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赠崔侍御》有“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流夜郎赠辛判官》有“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有“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江夏赠韦南陵冰》有“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有“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时凝弟在席》有“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有“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有“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有“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三)有“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登金陵凤凰台》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有“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有“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对酒忆贺监》(其一)有“长安一相见,呼余谪仙人”。《寓言》(其三)有“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观胡人吹笛》有“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另有《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对酒忆贺监序》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②指今江苏南京市。李白《金陵》有“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李白《行路难》(其三)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江东:指今安徽芜湖以下长江南岸地区和浙江一带。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叹”。《东鲁见狄博通》有“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送张舍人之江东》有“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有“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重忆》有“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行路难》(其三)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另有《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送二季之江东》。
吴中:泛指今江苏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平原一带。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吴江:①又作吴松江、松江。源出今太湖。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有“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有“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辅国之子》有“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 ②指武昌一带的长江。李白《鹦鹉洲》有“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望鹦鹉洲悲祢衡》有“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首阳: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相传殷亡后,殷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饿死于此。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有“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巅”。《月下独酌》(其四)有“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行路难》(其三)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黄河 即今黄河。下游多有变迁。李白《将进酒》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风》(黄河走东溟)有“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羽族禀万化)有“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公无渡河》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行路难》(其一)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北风行》有“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哉”。《北上行》有“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梁园吟》有“我浮黄河去京关,挂席欲进波连山”。《赠裴十四》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崔侍御》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有“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有“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游太山六首》(其三)有“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寄远》(其六)有“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送外甥郑灌从军》(其三)有“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有“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在今北京市城南永定门东南。战国燕昭王置千金求贤所筑。李白《古风》(胡关饶风沙)有“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行路难》(其二)有“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寄上吴王三首》(其三)有“扫洒黄金台,招邀青云客。”《南奔书怀》有“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李白《行路难》(其二)有“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赠新平少年》有“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淮阴书怀寄王宗成》有“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猛虎行》有“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有“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颍川:即颍水。李白《行路难》(其三)有“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元丹丘歌》有“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
湘水:即今湖南湘江。李白《远别离》有“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有“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其一)有“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白云歌送友人》有“君今还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有“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江水”。《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有“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行路难》(其三)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门有车马客行》有“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送长沙陈太守二首》(其二)有“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行路难三首》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行路难三首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行路难三首》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行路难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