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原文】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头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诗人名片】
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入元不仕,隐居樵溪。有《在轩集》。
【青玉案注释】
停针线: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代张籍《吴楚歌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青玉案译文1】
年年社日妇女们停下针线,寂寞孤单怎忍看归飞双燕。今日江城春光已过了一半,我还是孑然一身,羁身于乱山深处,忧愁地独自伫立小溪畔。
春衫穿破谁来帮我缝补?那上面全被点点行行的泪痕沾满。日落时分我解鞍停歇在芳草岸边,可叹虽有花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相劝,喝醉了也无人照管。
【青玉案译文2】
年年春社日,妇人们便都停下针线。想她闲来深闺寂寞,怎忍再看见那双飞的燕子?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还滞留这乱山深处,独自寂寞伫立在溪边小桥畔。
身上春衫已破,如今有谁能为我补缀呢?衫上点点行行,都是相思泪痕。日落时分,在芳草岸边停马解鞍歇息下来。可怜你我各在天涯,有花堪摘却无人可戴,有酒可饮却无人相劝,独自喝醉了也无人照管。
【青玉案译文3】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青玉案题解】
此词不见于黄公绍集,《全宋词》作无名氏词。写游子思妇两地相思。春社日妇人停下针线,见燕子双飞,更觉寂寞,是羁留他乡的游子推己及人的想象。江城深山,溪桥之畔,游子独自伫立,春衫已破,泪痕已满。
末句一气呵成的三个“无人”,写尽孤独滋味,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青玉案赏析】
此词为思归怀人之作。上阕写作者独自一人在外之寂寞心情,下阕写在外之人的孤苦,“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凄凉至极,悲苦至极。贺裳在《皴水轩词筌》指出,这几句“语澹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味,非鄙俚朴陋者可冒”。
【青玉案评点】
本篇为社日羁旅伤怀之词。全词意境鲜明,用语清隽,词末四句出语妙绝,可为警语,真是语淡情浓,事浅而言深,真挚动人。
上片抒写春末时节孤栖他乡乱山之中的凄楚之情。词以“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三句发端,统领全篇,点明时节气候,抒写离愁。“社日”,古时候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社、秋社。本词中指的是春社。春社和秋社之日,有女子停做针线活的习俗。“年年社日停针线”,词人开篇就着意于远在故乡的妻子,遥想她在春社之日无事可做时,定会想念远在他乡的自己,且因思而不得见而心生愁怨。仅“年年”二字,便让人觉得凄怆,暗示夫妻二人的别离不是小别,而是年复一年、相聚遥遥无期的久别。由此可以想见,词人的忧伤不是今日才有,而是久已有之。这里词人借“双飞燕”来反衬夫妻分离,因此不用细腻刻画,一个忧愁瘦损的思妇形象便跃然眼前。以下四句写词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上文遥想妻子独守空闺的苦况相应,更觉真挚感人。一个“乱”字,蕴含了词人多年漂泊的全部感受,既有孤独凄寂的身世之悲,更有紊乱深浓的离愁。由此可知,文中的“乱山”既是客观存在,也是引起词人愁情的情感化的产物,从中不难理解词人心里有多苦闷。
下片写只身外乡生活的落寞辛酸和孤苦,进一步抒写思乡之情。换头两句与全词开篇遥相呼应,借写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两句看似平淡,但却是词人用心经营之笔。写相思苦,词人一般多采用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的写法,而词人则着意于夫妻关系,选取了最常见的生活题材——缝补衣物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把抽象的相思写得具体了。结尾四句为全词最精妙之笔,也是词作的关键所在。这几句进一步把词人对妻子的思念借由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语淡情浓,一气呵成,感情深挚绵长。
文章标题:《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原文翻译赏析视频-黄公绍-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