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原文】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诗人名片】
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祖籍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终生未仕,游走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之间。晚年生活困顿,六十岁左右离世。吴文英因与奸相贾似道亲近,历来颇具争议。但单就词作而言,其词善用典故,描写细腻,词风清丽,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今有《梦窗集》遗世。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注释】
丰乐楼:西湖名胜之一。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载,梦窗曾书所赋《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
分韵:一种和诗和词方式,数人共赋一题,选定某些字为韵,以抓阄或指定方式分于每人,依韵而作。
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代表作家。此处自指。
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平芜:平远的草地。宋代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译文1】
修长翠竹似美人精心梳妆,垂杨下系好马缰,登楼远眺,眼前景色宛如淡墨浅染的画图。这湖光山色谁来题诗作赋?楼前正有一排鸿雁在高空斜书。东风凄紧催送斜阳西下,播弄旧寒醉酒醒后更觉凄孤。我独自黯然神伤,不知此后还能有几次在花前漫步,念至此顿觉衰老就像多病的相如。
触景伤春并不在于高楼纵目,而在那暗灯前倚枕独卧,帘外细雨潇潇、室内熏香飘拂。我还害怕游船停泊岸边,俯临清流照见衰瘦的身躯。飘飞的落花如果沉到西湖底,鱼儿也会生愁、搅得波澜起伏。再莫要重到这里来,看柳絮香绵都被吹尽,杨花像泪雨洒满平芜。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译文2】
长长翠竹似精妆美人,垂杨下系好马缰,登楼远眺,眼前景色宛如淡墨图画。这湖光山色不知出自谁的手笔?楼前一行斜飞的大雁,正像是画图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紧,送走西下斜阳,又带来丝丝寒凉,吹散我残余的酒意。醒来后更觉黯然神伤,不知此后还能有几次在花前消磨,一念至此,顿觉已如伤老多病的相如。
触景伤春,还不在这登楼之时,更在那暗夜灯前孤枕上,帘外雨声潺潺,室内熏炉香暖。害怕那游船停泊下来,俯身临清流,即可照见这衰老的病躯。飘飞的落花若是沉到西湖底,怕是鱼儿也会生愁,搅起一湖碧波。再莫要重来此地了,看这漫天柳絮被吹尽,泪雨已洒满平芜。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题解】
此词为登临即景、感时伤世之作。南宋末年国事日危,此词记其晚年重返临安,与友人丰乐楼重聚的欢筵场合。此情景下,竟悲从中来,以咽抑凝重的笔调表达胸中深沉的悲慨。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评点】
本篇为登临伤春感怀之作。抒写词人忧时伤世之悲,写得极悲怆深沉。
上片写登楼之景。开头五句叙述词人策马穿过翠绿的竹林,在垂杨下驻马,登上丰乐楼眺望远方的情景。词人描写了不同的场景,各场景之间明显是连续的,但又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山色谁题”二句自问自答,描绘了一幅大雁斜书的美景,为湖光山色更增添了几分韵致。后面五句词意陡转,写酒醒后看见斜阳西下的凄凉景色。前喜后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词人更感觉寂寞。
下片写伤春之情。首句承上启下,寥寥数字就将伤春之情扩展开,想象一个人在雨夜辗转难眠的情景,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本句还发出了弦外之音,暗示自己伤春其实另有深意,主要是为了表现内心的忧愁。“飞红”二句继续带人们在虚幻的境界里徜徉,构思巧妙,既流露出对春逝的惋惜和无可奈何之情,又象征着南宋临安的春意已经消逝。最后的“莫重来”三句,写担心自己再来临安时,看见一派春亡的荒凉景色,表现忧时伤世的悲痛。
本词意象华丽,寓意幽深缠绵,语言优美凝练。词人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所叙之情乃是真情流露,感人之深实属罕见。
文章标题:《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吴文英-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tsy/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