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原文】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诗人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祖籍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熙宁五年(1072),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和,主动请求外调。元丰五年(1082),受“乌台诗案”之累,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他奉召回朝,后来又被贬到惠州、琼州。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上,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个全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主张以诗为词,冲破了“艳情”的藩篱,开创了雄浑豪迈的新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东坡乐府》传世。

【贺新郎注释】

红巾蹙(cù):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纱巾皱缩。蹙,皱。

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唐代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译文1】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贺新郎译文2】

一只雏燕儿飞进了雕梁画栋的堂屋,四下里悄无一人,时间已过了午后,檐下桐树阴影已斜,傍晚时天渐转凉,美人刚刚出浴。纤纤素手握着白绸扇,一时看去那团扇与素手都如凝脂白玉。渐渐困意袭来,就斜倚孤枕酣然睡去。恍惚闻帘外有声,不知是谁轻轻推开了闺门?白白教人惊醒瑶台好梦。侧耳细听,原来只是清风吹过竹林。

石榴已半开,花瓣有如搓皱的红纱巾。等到桃杏那些浮浪的花朵都落尽了,它才会独自绽放,默默陪伴那独守空闺的佳人。细看这一枝浓艳的花朵,那重重叠叠的花瓣,恰似佳人深锁的重重心事。又担心它很快要被西风吹落,转眼只剩一树绿叶。如果终于等到你来此对花饮酒,恐怕都不忍心碰触它一下。一碰,那花瓣儿恐怕就会和泪珠儿一道,簌簌滚落。

【贺新郎译文3】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贺新郎译文4】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上,四周静悄悄没有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头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轻敲竹叶。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伴。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绿叶。哪天如等到美人来到这里,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赏析】

杨湜《古今词话》记载:东坡知杭州时,府僚西湖宴集,官妓秀兰浴后倦卧,姗姗来迟,折一枝榴花请罪,东坡乃作此词,令秀兰歌之以侑觞。

《蓼园词选》评此词结尾四句说:“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此词借闺怨寄托孤愤。词中无论石榴花还是美人,都有同样的“幽独”品质,纵使孤独寂寞、红颜老去,也羞与浮花浪蕊为伍。分明是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长,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恨。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对末尾四句尤其赞叹:“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贺新郎》,宋人常用的长调之一。首见于苏轼词,因词中有“晚凉新浴”,亦题为《贺新凉》。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谓此调系苏轼所创。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帘外谁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隽,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贺新郎评点】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弄”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悄无人”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扇手一时似玉”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枉教人”、“又却是”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华屋”、“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芳心千重似束”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又恐被”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贺新郎鉴赏】

这是一首写闺中佳人孤单落寞的双调闺怨词,暗寄着词人郁郁不得志的沧桑之感。

上片写佳人的绝代倾城。“乳燕”三句,写佳人所居之处的宁谧、清幽。“晚凉新浴”,指出时间是傍晚,情景是美人刚刚出浴。“凉”字衬托出美人的绝世脱俗。后面的“白团扇”、“玉手”,极言美人皮肤白皙。用团扇之白写美人,不仅衬其肌肤之白皙,更写其品质之高洁。在古人笔下,白团扇意味着红颜薄命,所以这一句也暗示了美人的命运。“渐困倚”六句,写她困倦小睡,梦游仙境,随后又被风竹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写出了佳人深沉的孤寂。“枉”字,突出其心中的无限哀怨与惆怅。

下片以花写人。“石榴”三句,赋石榴花以灵性,既是写花的形状和特性,也是写佳人的卓尔不群。“秾艳”两句以花之“形”写美人之“心”,展示了美人有情还似无情的情怀。“又恐”几句,写花之易凋,实写人之易老。“惊”字既写出花的娇嫩,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在这里,花与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于是花落簌簌、泪亦簌簌。

本词寓情于物,虚实相生,手法高妙,美艳凄绝,令人哀婉。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文章标题:《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tsy/2474.html

上一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望海潮·洛阳怀古》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秦观-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