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白鹰二首 古诗全文
观放白鹰二首其一: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观放白鹰二首其二: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参考资料: 观放白鹰二首-百度百科 、 观放白鹰二首-百度汉语
《观放白鹰二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其二: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却在那里噪聒:落毛的老鹰不如雀!哈哈!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注释:
⑴鹰一岁色黄,二岁色变次赤,三岁而色始苍矣,故谓之苍鹰。八九毛者,是始获之鹰,剪其劲翮,令不能远举扬去。⑵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
《观放白鹰二首》评析
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观放白鹰二首(其一)此诗作年未详,诗咏白鹰,故抓住“白”字着笔,而又突出鹰之雄悍勇猛,不畏寒风,读之风骨凛然。
观放白鹰二首(其二)此首非李白所作。詹锳《李白诗论丛》云:“《观放白鹰》仅有一首,此首本属高适诗,以与太白《观放白鹰》诗同咏禽鸟,后人选录,因先后相次,编太白集者未曾详察,并以为白作,乃有斯误。”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云:“按白集题作《观放白鹰》二首,既与另一首八月所作不同时,又非放白鹰,则此首当属之高适。”
《观放白鹰二首》相关故事
《观放白鹰二首》李白放鹰的传说与武汉放鹰台由来
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760)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李白生平爱鹰,北游时就曾作过《观放白鹰》二首,其一
为"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语燕雀莫相悼,自有云霄万里高。"
放鹰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56年考古发现,1965年和1997年两次发掘,证实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类型,距今5000~6000年。遗址上层还发掘出20余座唐宋时期墓葬。
通过考古发掘的研究表明:位于今天洪山礼堂和水果湖游泳池之间的土台地带,是迄今为止 发现最早的武汉人的先祖劳动和生活的地方,时间为6000年前。因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放鹰,故名放鹰台。
“李白放鹰”不大靠谱
放鹰台上最著名的景点,即是“李白放鹰”的雕塑。塑像于2000年建成,通高12.99米。只见李白面容清癯,双目炯炯,衣袂飘飘,右手高擎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鹰,欲助其脱离樊笼,回归自由。
为何这里会塑李白放鹰的雕像?
根据雕塑下底座的铭文,传说李白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即公元760年),凭吊友人李北海故宅,在满怀失落之情时来到此处,解救并释放了一只苍鹰。考证者提出的证据是,李白曾作过《观放白鹰》二首,其一为“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语燕雀莫相悼,自有云霄万里高。”
史料记载,李白卒于762年。那么登台放鹰之时,已是他人生的最后岁月。虽然有凌云之志,只是已近六旬的他,难免有壮志未酬之悲凉感。
只是,传说归传说,李白真的曾在此处放鹰吗?这需要史料为证。
湖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方明,一直工作和生活于放鹰台附近,几十年来都在研究与武汉相关的各种史料,曾著有《武汉掌故集萃》等书。记者在采访他时,他明确表示,多年前湖北地区的历史及地方志专家,曾专门就放鹰台掌故进行过考证和讨论,大家都认为,李白放鹰说“不大靠谱”。原因是,这首《观放白鹰》是李白在离开武昌后,在北上的路途上写就的,其中并未提及东湖等地,不见得是为东湖放鹰而发的感慨。另外,除了这首诗外,也无任何证据表明他曾来过东湖边。
《观放白鹰二首》由李白古诗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观放白鹰二首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观放白鹰二首》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观放白鹰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