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诗人名片】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隋宫注释】
戒严:据《晋书·舆服志》载:“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九重:原形容宫禁之深,《楚辞·九辩》有“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句,这里是指代帝王。
省(xǐng):明察,懂得。
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即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遮挡泥土。
【李商隐·隋宫译文1】
想当年隋炀帝乘兴南游,毫无戒备,这深居九重之人啊,哪里懂得明察谏书呢?春风起处,全国都在为他裁剪御用锦缎,一半用来垫马鞍防泥,一半用来织成船帆。
【李商隐·隋宫译文2】
炀帝乘兴南游从来不戒严,宫里有谁理会进谏的书函。
春风中举国上下赶裁宫锦,一半去做马鞯一半做船帆。
【李商隐·隋宫赏析1】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考定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的推荐,担任盐铁推官,遂游江东。此诗与同名七律“紫泉宫殿锁烟霞”应作于同一时期,用意也皆相同,乃是咏史寄兴,名为《隋宫》,实应为“隋帝”,嘲讽隋炀帝之逸游亡国。
首句即言鞭笞之重点,为炀帝造龙船以下江都。“不戒严”三字,表面上是帝王出游,均应戒严,而炀帝独不戒严。但龙舟南下,有军士护卫,史上并无不戒严之说,因而此处当指炀帝毫不戒备于身周的防务。按,炀帝出游、东征,先有杨玄感之乱,后有瓦岗等烟尘起反,继而宇文化及祸起萧墙,太原李氏袭取长安。因此这里的“不戒严”是指炀帝只逞一时之快,毫无戒备之心,于是天下大乱。
“谁省谏书函”,是指对于炀帝多次出巡,群臣多有进谏,但他完全听不进去。大业十二年(616年),当他第三次准备南巡时,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等上表谏阻,反而被杀。诗的前半段,是写臣下之离心,后半段则写百姓之灾难。“春风”起时,正当春播季节,却被迫“举国裁宫锦”,而且这些宫锦不是用来穿着的,而是一半垫了马鞍,一半做了船帆,而马鞍和船帆全都是为炀帝逸乐巡游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又焉得不反?这后半段似仅言事,其实议论全在其中,使人不禁殷鉴古事而叹息兴亡。
【李商隐·隋宫赏析2】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淫骄奢昏庸残暴的皇帝。在他统治的十多年中,不断外出游乐。由于他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终于导致隋王朝的迅速覆灭。诗的前两句写他只知游乐,不听劝谏,活画出一个荒淫骄横的昏君形象。后两句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暴露,在“宫锦”这件小事上着笔,通过把高级的宫锦用作马鞯与船帆一事有力地揭露了炀帝耽于淫乐,放纵恣肆,无所顾忌的本性。
文章标题:《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商隐-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tsy/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