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

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诗人名片】

孟浩然(689-740)

字号:字浩然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阳)

作品风格:恬淡孤清,不拘奇挟异

诗人小传: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浩然为其字,襄州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据说唐玄宗咏其诗,见“不才明主弃”语,乃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归。其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更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为五言短篇,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是唐诗中山水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后人遂将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注释】

夏夕:别本作“夏日”。

辛大:别本作“辛子”,所指或为辛谔,孟浩然友人。

散发:披散头发。古人结发梳髻,散发是表现放浪不羁。《史记·屈原列传》即有“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泽畔”句。

轩: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终宵:别本作“中宵”。

梦想:梦中思念。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1】

不经意间,山中的夕阳已然西落,池塘上月色逐渐东升。我披散着头发,沐浴着黄昏的清凉,打开轩窗,在宽敞、闲适中躺卧。微风送来荷花的香气,竹上清露滴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想要取出琴来弹奏,只恨没有知音欣赏啊,为此而感怀、思念故人,整晚整晚都因在梦中想念而疲倦。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2】

夕阳忽然从山顶向西落下,明月由池塘东边冉冉而上。

披散开头发在这傍晚乘凉,开窗静卧倍觉此幽静宽敞。

晚风送来荷花醉人的芳香,青叶发出露水滴落的清响。

本想取一张琴来尽情弹奏,只可惜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在此良宵更加怀念老朋友,通宵无眠苦苦地将你怀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3】

日光忽然从山顶向西落下,明月由池塘东边冉冉而上。

披散开头发在夜晚乘风凉,开窗户静卧倍觉悠闲宽敞。

凉风送来荷花醉人的芳香,竹叶发出露水滴落的清响。

本想取一张琴来尽情弹奏,可惜眼前没有知音人欣赏。

感此良宵更加怀念老朋友,甚至半夜睡梦中将他梦到。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1】

此诗也是怀人而兼述隐者的闲趣。隐士躲避人世,独乐于山水之间,所以要表现隐者之趣,对于景色的描写是不可欠缺的。孟浩然是写景的圣手,笔下清新典雅、简朴平实,咏其诗而如目见其景。

这是一个夏夜,先写夕阳西落,明月初升,间以山、池,可见是在静谧乡间,而非喧嚣都市。诗人狂放不羁,散发而卧,鼻端传来荷花的清香,耳中听闻露水的滴响--荷、竹并为君子,正是诗人自况。当此良宵美景,于是乃有抚琴之愿,但可惜故人不在身旁,弹琴又与谁听呢?“恨无知音赏”即从身周景物转向思人,结句“终宵劳梦想”,更见思念之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景入微,前人推为难得的佳句。此亦古诗之对仗,只论词性而不拘平仄--“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亦然如此。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2】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篇遇景入咏,夕阳西下,素月东升,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心理快感。接着叙述诗人沐浴后,靠窗散发而卧,闻“风送”的荷香,听竹露滴在池面的清响的闲适。这天籁使诗人有所触动,他想到了音乐,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是不能实现,诗人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以致在梦中与友人相会。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然而写得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3】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性作品。本诗抒发了诗人悠闲安适的心情,同时也掺杂着苦无知音的感慨。诗人化闲逸生活情态于轻描淡写的景色中,读来自然而亲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写景,太阳依山西落,月亮倒映在池水中,好像它是从池中升起一样。“忽”和“渐”二字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觉,表现了他内心的愉快,因为夏季里的烈日终于落下,而明月渐渐升起,天气变得清凉舒适,诗人内心也分外舒畅。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披散开头发在傍晚乘凉,打开窗户,靠窗而卧,身心好不舒畅、惬意。陶渊明也曾在《与子俨等疏》中写到:“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表达的是和这首诗相同的惬意舒适之感。

接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继续抒写这种舒畅的感觉。清风送来了荷花清淡的香气;竹露滴落在池水中发出清脆响声。诗人周围被清雅的荷香围绕着,荷香沁人心脾,耳中听着滴露声声,清脆悦耳。这一闻一听把这首诗中如诗如画的恬美意境表现得更加真切、生动。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竹露的脆响,仿佛是天籁之音让诗人不由得想起了美妙的音乐。于是他“欲取鸣琴弹”,来抒发此时恬淡安闲的心境。据传古人弹琴,先要沐浴焚香,除去杂念,而此时的诗人已经进入了这种状态,正想要取琴来弹。

但是,由“鸣琴”牵引出了诗人“恨无知音赏”的淡淡哀伤,使平静的心情,掀起了一层涟漪。这里诗文引用了“知音”这个典故,据《吕氏·本味》中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楚人钟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这是过渡性的一句,诗人由美景写到自己的休闲安适,由此想到弹琴,而由弹琴无知音,而自然转到了下边对旧友的思念。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因此感念起旧友,他此时是多希望有朋友在身边,弹琴吟诵,共享良宵啊。可朋友没有在身边,所以诗人自然心中惆怅,这种怀念朋友的心情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一直带入梦乡,竟然在梦中见到朋友了。该诗以梦结束,意韵深远,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没有深刻厚重的主题,只是诗人在休闲时因景生情,抒写了自己的安适心情,之后又感慨了一下没有知音。但是他却能在看似平常的景物中捕捉到诗意,将笔下的景色和心情写得细腻传神,趣味盎然。整首诗自然如行云流水,层次清晰明朗,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4】

孟浩然善于捕捉日常乡村景物闲适自得的特点,能将日常乡村的景物写得别有情趣。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诗人夏夜休憇南亭时深切怀念友人,着意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也含蓄地抒写了诗人不得用世、怀才不遇的苦闷。全诗情景交融,清新感人。

开篇,诗人遇景入咏,却不只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不但传达了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突出了一种心理上的快慰。

三、四两句写诗人沐浴后乘凉,表现了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诗人沐浴后“散发”而不梳,洞开亭户,倚窗而卧,纳凉赏月,闲情适意。

接着,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香气清淡入微,随风潜至;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声声清脆。芳香可嗅,滴水可闻,令人感觉此外再无声息。

七、八两句由写景转而怀人,过渡自然。“竹露滴清响”,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诗人便“欲取鸣琴弹”,又由“鸣琴”联想到了“知音”,内心牵起一丝淡淡的怅惘。因而,诗人自然而然地思念起自己的友人来。这两句诗为下文做了铺垫。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友人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友人却不在身边,两人只能梦中相会。

全诗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表达纳凉闲情的名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一时叹为清绝。(《唐诗别裁》)

【扩展阅读】

西山寻辛谔

唐·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有友辛大,他写过《送辛大之鄂渚不及》、《都下送辛大之鄂》、《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等诗,上面这首诗中所提及的辛谔,或许便是辛大。此诗所述亦隐者之趣,结句以颜回为比,突出隐士内心的恬淡和纯洁。

文章标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tsy/2017.html

上一篇:《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孟浩然-五言古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