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哀江头原文】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诗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号:字子美,号少陵

籍贯: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

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诗人小传: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而被贬为华州参军,后辞官归隐于成都,建草堂而居。剑南节度使严武荐其为属官,杜甫全家因而移居四川奉节,两年后他离开奉节,辗转流离于江陵、衡阳一带,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于湘江的一艘小船中。

杜甫半生漂泊,又经安史之乱,惯见民间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毕见于作品之中。青年时代他亦怀抱大志,与李白等人交游,诗风较为明快、恣意,中年后则变为沉郁顿挫,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尤其在律诗上,他表现出了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人也因而赞其为“诗圣”,诗而能成圣者,唯杜甫一人而已。唐诗人元稹评价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诗经》里的国风)、骚(屈原的《离骚》),下该沈(沈佺期)、宋(宋之问),言夺苏(苏味道)、李(李峤),气吞曹(曹操)、刘(刘备),掩颜(颜延之)、谢(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徐陵)、庾(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杜甫·哀江头注释】

少陵野老:少陵为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长安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故自号“少陵野老”。

江头宫殿:明朝王嗣奭《杜臆》言:“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南苑:即芙蓉苑,唐玄宗行宫之一,因为在曲江南岸,故称南苑。

一笑:别本作“一箭”。

清渭东流:《杜少陵集详注》中,仇兆鳌注:“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盖杨妃藳葬渭滨,上皇(玄宗)巡行剑阁……”

泪沾臆:泪水沾湿胸部,臆即胸。

望城北:别本“望”作“忘”,“城北”也有作“南北”的。

【杜甫·哀江头译文1】

少陵的乡野老人在无声地哭泣,因他于春天悄悄行走在曲江的转弯处。只见江边重重宫殿都紧锁着大门,也不知道那些细长的柳叶和新生的蒲草,究竟是为给谁欣赏才如此碧绿?

还记得当年天子的车驾来到南苑,苑中万物都因为沐浴了光辉而灿烂。后宫佳丽中,杨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她也与天子同辇而来,侍奉在天子身边。御辇前的宫女都身佩弓箭,骏美的白马戴着黄金的笼头。宫女转身向天,一箭射向浮云,云中飞鸟应声而双双落地。当初见此情景而露出微笑,展现明眸皓齿的杨妃如今何在啊?她那马嵬驿前沾满血污的游魂有家难归。清清的渭水向东流淌啊,远方的剑阁如此深邃,杨妃留下了,天子却远去了,两人间再也难通消息。

人生倘若有情,自然泪水沾湿胸前的衣衫,江水洋洋,江花烂漫,哪里才是愁怨的终点呢?当此黄昏时候,到处烟尘飞扬,胡骑纵横,我想要回到城南家中去,却不禁转身望向城北。

【杜甫·哀江头译文2】

少陵野老忍不住哽咽哭泣,春日偷偷走在曲江偏僻处。

江两岸宫殿锁着千层朱门,细柳叶新蒲草是为谁吐绿?

回忆当年天子游幸到南苑,苑中的万物增添多少颜色。

昭阳殿里宠爱的第一美人,与君王同车侍候在君王边。

辇车前有宫中才女带弓箭,雪白骏马咬着黄金的马嚼。

翻身向高空一箭仰射云中,弓弦响一对飞鸟应声下坠。

明眸皓齿的美人现在何处?已变成血污游魂回归不得。

渭水东流西入剑阁远相离,彼此生死相隔从此无音讯。

人生有情止不住满腔热泪,江水江花年年依旧无终期。

黄昏中胡骑乱窜满城尘土,我本想到城南却走向城北。

【杜甫·哀江头译文3】

长安城头聚集着一群白头乌,深夜里在延门上飞窜号呼。

忽然又去啄食高门大户人家,屋里大官慌忙逃跑躲避强胡。

皇帝逃命打断金鞭累死九马,子孙们被抛弃不能一起上路。

腰里藏着祖传的宝玉青珊瑚,可怜的王孙们躲在路边啼哭!

询问他们不敢说出真名实姓,只说因为穷苦情愿当个奴仆。

一百多天来在荆棘丛中奔走,身上竟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

高皇帝的子孙个个面如龙颜,龙种与一般人比较自然特殊。

叛军盘踞京都龙种流落旷野,但愿王孙们要善保尊贵身躯。

路上不敢久停和你们多说话,只能站一会儿悄悄地说几句:

昨夜里东风吹来血腥的气味,胡人的骆驼充满了长安旧都。

北方的健儿个个都是好身手,从前多英勇今日却这般迟愚?

我私下里听说天子已经传位,新皇圣德已经使南单于臣服。

他们刺面宣誓要为皇帝雪耻,千万别漏出消息被他人围堵!

可怜的王孙们要小心别疏忽,要相信五陵的旺气永存千古。

《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杜甫·哀江头赏析1】

这是一首盛世挽歌。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季,杜甫游于长安东南方的曲江,此时长安尚在叛军手中未能收复,所以有“吞声哭”之语——诗人为唐而泣,故害怕遭到叛军的责难,哭而不敢出声。叛军虽然夺取了长安,安禄山父子却定都东都洛阳,只是把长安作为与官军拉锯的战场而已,故而曲江畔重重离宫,无人居住,全都闭锁,这也是诗中“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的背景。

杜甫的诗一言一句,都似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但炼字之精却又无人可比。仅以开篇两句而论,“吞声”、“潜行”、“曲”这三词便运用得极为佳妙。春光宜人之际,本是游春踏青之时,但盛世已衰,兵燹不息,诗人竟不敢光明正大地游览曲江江畔的美景,而要“潜行”,即便潜行也不敢公然行进于通途之上,而要隐于江“曲”之处,则更为加深了“吞声”之意。昔日的曲江,游人如梭,宫殿辉煌,如今却千门闭锁,萧条无人,“细柳新蒲”年年碧绿,然而物是人非,如今还有几个人如诗人一般有游玩观赏的心情呢?良辰美景,究竟为谁而设呢?更何况诗人此番游春,心情也绝不愉悦,因为他是为了悼念已逝不可追的盛世往日而来的呀!

那么,往日盛世之际,曲江畔究竟是何等情况呢?此后即插入回忆,描绘了一幅唐玄宗、杨贵妃同游南苑的场景。诗人在其中也隐藏了一些微言,比如“同辇随君侍君侧”一句,《汉书·外戚传》载:“(汉)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班)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班婕妤称圣君当与贤臣同辇,而不当与妃妾同辇,如今唐玄宗与杨贵妃同辇,可见玄宗无君王之体,无圣主之质。

再者,“一笑正堕双飞翼”也有隐含用意。“翻身向天仰射云”的是“辇前才人”,是女子,竟能一箭双雕,这绝不是夸赞玄宗驾前宫女如何能干,而是指比翼之鸟双双殒命的结局,早就已有预兆,唐玄宗和杨贵妃最终“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上天早有垂示,偏偏当事人视而不见,丝毫也不知警醒。于是紧接“明眸皓齿今何在”,杨妃已殒,玄宗逃蜀,瞬间天翻地覆,而盛世再不可得见。

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中唐以后吟咏者甚多,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从中可以看出,士人们固然难免讥刺玄宗之昏庸、杨妃之误国,但还到不了切齿痛恨的地步,甚至相反的哀伤、同情等情绪要更占上风。对于历代乱国之君,读书人大抵会趁机将污水往他身边的女人身上乱泼,认为若非妖妃误国,则君主不至如此之暗,国家不至如此之坏,比如桀有妺喜、殷纣有妲己、周幽王有褒姒、汉成帝有赵飞燕,等等,李杨的爱情则是例外。一则唐代社会比较开放,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男女相恋的容忍要超过其其他时代,女子地位也相对较高,二则杨氏兄妹虽然误国,但杨妃长在深宫,倒真没有怎么干涉国事,而且李、杨都是当时罕见的艺术家,所以人们,至少读书人普遍还是对他们寄予同情的,从杜甫这首诗中即可看出。中唐以后的这种思潮是直接盛唐的,作为当时之人的杜甫虽以隐语略刺一二,却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愤懑、痛恨之意。

【杜甫·哀江头赏析2】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在由鄜州去灵武投奔肃宗的路上,为叛军所虏,被押回长安。本诗即作于至德二年(757)春天。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全诗结构纡曲有致,言辞简洁,感情沉郁,意境深远。

【杜甫·哀江头赏析3】

本诗是哀念战乱中王孙的纪事诗。安史之乱中,玄宗逃蜀,长安大乱。安禄山部属杀戮宗室皇族百余人,王孙们隐匿逃窜,十分狼狈。诗人耳闻目睹这些悲惨情景,写诗反映了当时的史实,对王孙的不幸命运表示同情和悲伤,同时安慰他们各自保重,家国复兴指日可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安定统一的心愿。

全诗用语古朴,气势恢弘。明王嗣《杜臆》评价道:“通篇哀痛顾惜,潦倒淋漓,似乱似整,断而复续,无一懈语,无一死字,真下笔有神。”全诗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文章标题:《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libai.weihai.net/tsy/2081.html

上一篇:《丽人行》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哀王孙》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杜甫-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